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管理中心  来源: 发布日期:2008-1-24 点击次数:2108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2007年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写入了2008年中央1号文件,农村商品对接平台初步形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得到改善,法律和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重要商品流通和特殊行业进一步规范,国内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农家店建设和改造目标超额完成。截止2007年底,31个省(市、区)的2187个县和2373家企业参与了工程建设,农家店覆盖全国75%的县(市、区)。全年新建和改造农家店约10万家,三年累计新建和改造农家店超过26万家,下达各地扶持资金10.9亿元,超额完成三年农家店建设规划目标。

  “一网多用”政策取得突破。农家店不仅销售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还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药品、图书、邮政、电信等业务。各地也积极探索利用现有网络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双向顺畅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农家店的服务功能得到扩展,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

  2、“双百市场工程”取得新进展

  提升了批发市场和企业服务功能。按照“巩固成果、适当调整、扶优扶强”原则,择优确定扶持113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16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核准了289个项目。两年来,已累计安排8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检验检测和环保等准公益性设施建设和改造,309家市场和企业实施了709个建设项目,提升了服务功能。纳入“双百市场工程”的145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了4000亿元,占我国亿元以上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1/3以上。

  3、农村商品对接平台初步形成。

  举办了首届全国农村商品对接会。我部与江苏省联合举办了“第三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暨首届全国农村商品对接会”,2400多家中外流通、生产企业参加展会,展会成交总额达75亿元。一批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生产企业开发了适销对路的农村商品,扩大了直接采购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对于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促成了一批农商合作。为开拓农村市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与升级的消费需求,我部与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谅解备忘录。广州立白、漯河双汇、内蒙伊利、北京的汇源、顺鑫、京粮及家乐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相继与我部签订了协议。目前,8家签约企业根据协议开发农村适销产品、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4、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创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购物和消费环境,加大了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督导力度。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279个地级以上城市已有261个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总编制完成率达到93.5%,其中36个重点城市和171个地级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5、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得到改善

  零供交易有章可循。组织各地贯彻落实《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对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等地个别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高额扣点、不合理收费、拖欠账期等情况及时进行了处理。
促销行为进一步规范。会同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意见》,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北京等地部分大型零售企业促销活动进行了检查。目前,商业企业促销行为逐步规范,消费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消费环境得到改善。

  6、法律和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市场建设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就《城市商业网点条例》进一步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进行修改,拟于近期提交审议。修订了《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起草了《无店铺销售管理办法》、《旧货流通管理办法》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本届政府以来,累计制定和发布了11部市场建设方面的部门规章。

  流通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颁布了《流通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由零售批发、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居民服务、流通加工和基础设施构成的流通标准体系框架。今年已下达《小商品分类指南》等75项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发布《餐饮企业经营规范》等70项流通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流通标准509项。此外,还加强了流通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筹建改组了全国零售与批发等11个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

  下面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香港有线电视:过去几个月出口到香港食品的价格涨价很厉害,供应很不稳定,对于香港居民造成很大的压力。请问商务部对于改善这个情况有什么具体的方案?谢谢。

  王新培:我首先介绍一下内地供港粮食制粉有关情况。近年来,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供需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受原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部分主产国因灾减产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外价差加大,刺激我国粮食及其制粉出口快速增长,不少国家也纷纷转向从我国采购,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在此背景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务院决定,对粮食及其制粉出口实行了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和新增对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等措施。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港澳市场供应工作,在出台一系列控制内地粮食制粉出口新政策的同时,在CPEA框架下为保障港澳市场粮食制粉的稳定供应做出了有效政策安排。如财政部近期宣布,对粮食及其制粉加征出口暂定关税的措施不适用于对港澳台地区的出口,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民生的重视和关心。

  今年以来,内地小麦粉对港澳市场的供应保持平稳,对香港市场日均供应269吨,对澳门市场日均供应13吨,基本与去年同期供应量持平。为进一步加强粮食制粉出口配额管理,商务部出台了《2008年粮食制粉配额申请条件和申报程序》,今后将按公告规定的资质和程序受理和审核各地企业的供港澳配额申请,这一制度安排将有利于规范内地粮食制粉对港澳地区的供应,保障香港市场粮食制粉的稳定供应。

  去年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国内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持内地与港澳市场粮食的稳定供应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内地对港澳地区的粮食制粉供应是完全有保证的。

  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下内地供港生猪有关情况。

  去年以来,受饲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运费上涨等因素影响,内地生猪成本增加,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供应形势紧张。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0%以上。受此影响,供港生猪结汇价出现倒挂,货源组织十分困难,供港生猪数量出现波动。

  商务部高度重视内地对香港生猪供应工作。为缓解供港生猪紧张局面,商务部对供港生猪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供港生猪的长效机制,淡化行政管理色彩,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对香港生猪的长期稳定供应。为此,推出了包括增加代理行、赋予注册猪场自营出口经营权、改革配额分配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改革得到各方普遍认同,公开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期间,供港生猪供应工作虽出现一些波动,但供应数量总体保持平稳。一月份内地供港生猪数量日均超过3900头,基本满足香港市场需求。

  目前,内地生猪价格仍呈上涨趋势,内外销价格倒挂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货源短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春节将近,保供形势依然严峻。最近内地不少省份遭遇风雪天气,这对供港运输也造成一定影响。为做好春节期间保供工作,去年12月24日,商务部在安徽合肥召开了供港生猪工作会议,要求三家代理行和出口企业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力保春节前后的香港市场猪肉供应充裕。同时,商务部将在近期公布第二批获得自营出口经营权的31家养殖场名单,以增加货源供应渠道。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满足春节期间香港市场对活猪的需求,让市民可以过一个顺遂的春节。

  最后,介绍一下内地供港活牛有关情况。
  
  春节临近,香港市场对内地活牛需求预计将有增加。目前,内地活牛供求形势依然严峻,商务部已要求代理行和出口企业克服困难,力保春节前后香港活牛供应充裕。代理行已表示,预计随着天气好转及交通改善,供港活牛情况有望改善。
  (来源:商务部)


上一条:奥运之于经济型连锁酒店馅饼还是陷阱?
下一条:2007年中国GDP增长11.4% CPI上涨4.8%